看水色、水质判断是否有鱼的方法

    水中是否有鱼,反映在水中的一些状况也不相同,所以还应看水质、水色及水面的各种状态,判断水中是否有鱼。
    (1)水色:水的颜色反应出水的质量,好的水色,说明水的质量尚好.适宜于鱼的生活栖息。差的水色反映出水质恶化,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常见的水色有以下几种:
    ①蓝黑色、绿黑色的水:呈蓝黑、绿黑色的水质有腐臭味,透明度极差,手伸人水中10厘米以下就看不到手指,取出时手上沾满粘液和颜色很暗的水。这样的水域往往很浅,因为水下有大量的污泥、腐烂物质。造成这种水色有多种原因:一是周边有废水、污水长期大量流人;如工厂排出的污水、有毒的废水及人们的生活用水、牲畜排泄的大小便;二是塘口处于低洼处,无出水口,脏水无法排出;只是在雨天塘里涨了水才从堤埂漫出;若雨量过小,仍添不了新水。
    ②淡绿色、淡黄色的水:呈淡绿、淡黄两种颜色的水域,水质好于第一种水.塘水较深,风可以吹人塘中,环境开阔,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能见度在20厘米以上。无腐臭气味。淡绿色的水体,说明水中草鱼较多.也可能有较多的水生植物。因为草鱼吃了绿色的水生植物后所排泄的粪便也是绿色的,草鱼多,排泄的粪便自然多,因此使水色变绿。在水面可以见到呈长条状、块状的草鱼粪便。
    淡黄色的水体中鲤鱼可能较多。因为鲤鱼有拱泥游走觅食的习惯,水底的泥土被拱动后会翻起黄色的浑浊泥浆。泥浆一多,水色自然成淡黄色浑浊状了。有句谚语叫“绿汤钓草,黄汤钓鲤”,其依据就是形成这两种水色的原因是不同的鱼改变了水的颜色。
    ③红色的、铁锈色的水:有些水塘的水呈红色、铁锈色,水表面漂浮着一层铁锈状物质。形成这种水色的原因之一是塘内沤泡有红a或其他植物,这些植物长期浸泡在水中,渗出一些化学物质.导致水色变红。红色水是有毒性的,能将鱼毒死。因此,在泡红的水塘中是没有鱼的。
    造成铁锈色的水质的原因,是因为塘内无活水流人,水很浅.多为1米以内的深度。铁锈状物质漂浮在水面,隔断了空气与水的接触,使得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向水中渗透,这种水色的水塘,通常不生长水草及其他水生植物。因此,也无植物产生的氧气。这两种原因造成水中严重缺氧,水塘中少鱼或无鱼。
    (2)看水面动态:有经验的垂钓者可以通过观察水面的动态状况判断水中是否有鱼、鱼多或鱼少。这是因为鱼在水中游动.必然引起水面状况的变化;鱼吃草,水中的草丛里会发出“咂咂”的响声;鱼摆尾,会引起水面出现浪花式波纹;鱼产卵时,用身子碰撞水中的草茎或树枝发出“啪啪”的响声。钓鱼人可以从水面的这种动态变化了解水中鱼的多少。鱼在追逐觅食时,水面也会出现波浪,尤其是小鱼、鳌鲦鱼在有风浪的时候十分活泼,常常成群地追逐风浪.嬉戏。这时就可用甩线法钓鱼。
    但是.有时水面会平静如镜,毫无动态。这种现象有几种情况:一是水中少鱼,因此见不到鱼在上层活动;二是因气温原因或水温原因,鱼沉人水底,不活跃;三是鱼在水中生活得很舒适,不烦躁,所以不见四处窜游。
    水面若有鱼游动,鱼显得很活跃,也不一定钓得到鱼。这并不是鱼活跃,而是生了病或是水中缺氧,水底部溶氧量不足,所以鱼游到表层生活,从水的表层获得较多的氧气。正像鱼塘主所说,因为鱼在水中生活得舒适,所以才沉人水底,而无须在水面穿游。如雨后初晴,或久早逢雨,鱼在这些情况下也会游到水的上层觅食。因此,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3)看水面大小:在农村,水塘的大小不一,有的小到只有几十平方米,有的则有数千平方米。水面越大,自然养的鱼越多。而水面过小的塘是很少有鱼的。水面小,水常常浅,即使有鱼也会被人捕捞光。所以遇到只有几十平方米、百余平方米的水塘,趁早离开.不必下钩。不过,有的塘虽小.是住家户专门养鱼的,水中会有鱼。
 

相关推荐
©2015久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