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选窝诱鱼法
无论是大面积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或是小面积的水域(如池塘),鱼在水中绝对不是平均分布,有些地方是鱼较为集中的地方(栖息地),有些地方是鱼游动时经过的通道,而有些地方很少有鱼光顾。钓鱼人为了钓获鱼,常常是在水边仔细观察,来问走动,目的就是找到鱼较为集中的鱼窝。这些鱼窝是天然形成的,如某处水草较为茂盛,某处的水底是深沟,某处水势平缓,是水湾,某处的岸边有打谷场或岸边有大树,水中有谷粒或水果、鸟粪。可是并非所有的水域都有这些天然形成的鱼窝。怎么办?就得人工造窝,通过钓鱼人的行动,使水中形成鱼爱栖息、有食可吃的鱼窝。
造鱼窝是有技巧、诀窍的。以下几点做法可供钓友们参考。
造鱼窝首先考虑地形、环境状况
水中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造鱼窝的.首先必须考虑水中的状况及岸边的各种情况。
水底的地形相当重要。水底的地形怎么了解呢?往往可以从岸边的地形判断出水中的地形。如岸边是个斜山坡,那么水下也大多是个斜坡;如岸边是个两山相夹的山洼,水下也大多是个洼地;岸边是农田、庄稼地,水下也大多是平缓的地势。有时还可以询问附近的农民,了解水底的地形状况。
不适宜造窝的水下地形是斜坡。斜坡处,饵料不宜集中,顺坡下滑分散;有淤泥,甚至淤泥很厚,饵料沉底后与淤泥棍合,或被淤泥掩埋,鱼吃食费力,甚至吃不到;乱石、杂草太多,饵料散落在杂草乱石中,鱼儿发现不厂饵料,更吃不到这些饵料。
适宜选窝的水下地形:
(1)地势平坦,砂石水底,没有过多的杂草石块。
(2)有水湾,无急流。鱼儿容易聚集。
(3)是鱼的游弋时的必经通道,而不是十分偏僻的角落。这些角落鱼儿不会光顾。
(4)水下是老河道。此处地势低凹,适宜鱼栖急、觅食、避险。
(5)水下是被淹的庄稼地,或许有食物供鱼儿“饱餐”。
(6)水下是老宅基地。地形较复杂,食物也较为丰富,也适宜躲藏,避捕捞。
还应考虑设窝的外在环境:
(1)早春、冬季时宜在阳光可以照射到及照射时间较长的水域。这样的水域水温相对较高,鱼有趋温的生活习性。
(2)气温高的夏季、秋季宜在有风有浪、高山遮挡的阴凉处设钓窝。这样的水域氧气较为充足,水温也相对较低。
(3)岸边有大树的水下选窝。
(4)岸边是庄稼地,宜造窝。
(5)岸边是菜园或打谷场,宜造窝。
(6)猪、牛、鸭、鹅经常下水的地方,宜造窝。
(7)水库汉的网箱外侧,宜造窝。
(8)不宜在靠近公路、铁路的水边造钓窝。
(9)不宜在渡口、船只来往频繁的水区造窝。
(10)不宜在水深不足1米或水深超过4米的水中造窝。
造鱼窝是有技巧、诀窍的。以下几点做法可供钓友们参考。
造鱼窝首先考虑地形、环境状况
水中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造鱼窝的.首先必须考虑水中的状况及岸边的各种情况。
水底的地形相当重要。水底的地形怎么了解呢?往往可以从岸边的地形判断出水中的地形。如岸边是个斜山坡,那么水下也大多是个斜坡;如岸边是个两山相夹的山洼,水下也大多是个洼地;岸边是农田、庄稼地,水下也大多是平缓的地势。有时还可以询问附近的农民,了解水底的地形状况。
不适宜造窝的水下地形是斜坡。斜坡处,饵料不宜集中,顺坡下滑分散;有淤泥,甚至淤泥很厚,饵料沉底后与淤泥棍合,或被淤泥掩埋,鱼吃食费力,甚至吃不到;乱石、杂草太多,饵料散落在杂草乱石中,鱼儿发现不厂饵料,更吃不到这些饵料。
适宜选窝的水下地形:
(1)地势平坦,砂石水底,没有过多的杂草石块。
(2)有水湾,无急流。鱼儿容易聚集。
(3)是鱼的游弋时的必经通道,而不是十分偏僻的角落。这些角落鱼儿不会光顾。
(4)水下是老河道。此处地势低凹,适宜鱼栖急、觅食、避险。
(5)水下是被淹的庄稼地,或许有食物供鱼儿“饱餐”。
(6)水下是老宅基地。地形较复杂,食物也较为丰富,也适宜躲藏,避捕捞。
还应考虑设窝的外在环境:
(1)早春、冬季时宜在阳光可以照射到及照射时间较长的水域。这样的水域水温相对较高,鱼有趋温的生活习性。
(2)气温高的夏季、秋季宜在有风有浪、高山遮挡的阴凉处设钓窝。这样的水域氧气较为充足,水温也相对较低。
(3)岸边有大树的水下选窝。
(4)岸边是庄稼地,宜造窝。
(5)岸边是菜园或打谷场,宜造窝。
(6)猪、牛、鸭、鹅经常下水的地方,宜造窝。
(7)水库汉的网箱外侧,宜造窝。
(8)不宜在靠近公路、铁路的水边造钓窝。
(9)不宜在渡口、船只来往频繁的水区造窝。
(10)不宜在水深不足1米或水深超过4米的水中造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