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动为主动的钓鱼法

    钓鱼中的动与静,也是相对的统一,体现了辩证法,其实,动与静都需要,缺一不可。
    静,指的是钓鱼环境要保持安静,不暄闹,无噪音。在野外的自然水域中钓鱼尤其要安睁岸边要静,水中也要静。若水中有人游泳,有人洗漱,有鸭鹅在水中追逐,自然会影响到鱼儿上钩。因此,不少钓鱼人往往是“驻眼看钩不离手”,一待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可是钓鱼效果并不乐观。
    其实.钓鱼中是少不了动的。这里说的动,指的是钩、饵在水中的适当的动。这是由鱼的生理本性所决定的。鱼在水中除了休息之外就是游动,鱼尤其喜欢追逐活食。有的大鱼以小鱼为食.小鱼也有的以小虾、小昆虫为食。这些小昆虫、软体动物的活动会引起鱼JL的注意,刺激它们的感官和食欲。有一幅摄影作品,画面是一条鲤鱼跃出水面,去吞食水面以上贬动的小蜻蜓,摄影作品的题目是(千年等一回》.这实在是难得的瞬间艺术,韵味无穷,也说明了鱼是一喜欢在动中觅食的。
    根据鱼的这一生理特性,启发我在钓鱼中应让钓饵适当动起来,也就变被动等鱼上钩为主动诱伍上钩。
    钓鱼人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还没正式开始钓鱼,仅仅是用钩饵试测水的深度准备调整浮漂时,没想到钩上已经钓住鱼了。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也不少见。其实,鱼儿哪里会知道你是在试漂呢,它只是见到了一条向水中沉没的蚯蚓,送上嘴的好食物不吃还待何时,这也是鱼吃动态食物的一个例子。
    若投钩后一十几分钟、几十分钟不见鱼上钩,就应该变静态钩为动态钩了。这时可以轻轻将钩饵上提10-20厘米,然后再让钩饵沉下去。还可以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平行地移动钩饵,其目的也是让钓饵动起来,这样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便于它们发现钓饵。
    用活饵不用死饵是钓鱼人常用的方法。如用红蚯蚓做钓饵,不要把蚯蚓拍死,而用活蚯蚓穿钩,并在钩尖的外面留出一段持续蠕动,以便它留出的一段持续蠕动,达到诱鱼上钩的目的。若用小泥鳅、小虾作钓饵,同样应该选用活的而不用僵死的。
    短线游钓甩鱼的钓法是典型的主动钓鱼法。人在岸上游走,不时地将钩饵甩向水中钓饵一人水便往回慢慢拉线。拉线的过程中,如鱼会主动追着钓饵吞食而中钩。若钩上无鱼,收回线后再次甩向水中,如此反复数次。这是钓鱼的常用方法。
    逗钓也是一种主动钓法,钓乌鳗时常用此法。若发现水中的草丛中有乌鳗游动或有成片的小乌鳗仔在游动,就将钓饵主动伸人水中,在乌维的前方轻轻提动钩饵,乌鲤就会主动二出击”.猛食钓饵。若在小乌鳗仔群中用钩饵挑逗.大乌鳗会以为是敌人来袭击自己的幼仔,为了保护幼仔,也会主动“出来”,吞咬钩饵。
    变被动为主动的钓法也可以包括主动换钓位。
 

相关推荐
©2015久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