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口动漂与钓体动漂
钓鱼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分成很多很多类别。根据漂相和鱼儿吞食钩饵的特点,我认为,可以把钓法区分为钓口动漂和钓体动漂。这是迥然不同的两种类型,两种不同的风格。各有优势,各有特色。应该相互补充,不宜相互排斥。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欢迎批评指正。
一、钓口动漂和钓体动漂的基本特点
1、口动漂、体动漂漂相的特点以及原因
口动漂的漂相主要是,大肚细尾立漂漂尾“快速、有力的下顿”(时间短、幅度小、速度变化大),下顿多则1、2目,少则几个毫米。个别情况,下顿不明显,只是轻微地下挫或者上顶。还有,在浮漂下沉过程中浮漂短暂的停顿、加速、上顶等。
体动漂漂相主要是,立漂或者星漂 “持续时间较长的移动”(时间比较长、幅度比较大、速度比较均匀),或快或慢,或上或下,例如黑漂、送漂、领漂等等。
漂相的不同是因为吞饵状况不同。
鱼儿就饵通常有4种情况。①试探性地用嘴唇触碰鱼饵。②涮饵,小心翼翼地快吞快吐鱼饵,据说吞吐一次大约时间为0.3秒。③吞饵以后,怯怯地把鱼饵含在口腔中,停留短暂时间,发现异常迅速吐出。④口腔中含着鱼饵放心大胆地优哉游哉地抬头平身或者游走,或者感觉钩尖刺痛快速逃离。
上述第一种情况,在漂相上主要表现为轻微的上蹭、下蹭。第二种以及第三种情况,在漂相上主要表现为下顿(也有比较下顿幅度大而力度小的所谓下挫)。鱼儿游动擦线也可能出现下顿现象,这是少有的。第四种情况,在漂相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的移动。
鱼钩在鱼儿口腔中提竿才能中鱼,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上述第一种情况提竿不能中鱼。第二和第三种情况提竿可能中鱼,但是也容易产生空钩现象。第四种情况提竿中鱼而且比较稳当。
2、钓口动漂、体动漂各有优势
在鱼池竞技比赛中,追求的是速度快、数量多。钓口动漂在鱼儿张口吞饵的第一时间提竿,节省很多时间,能够增加上鱼频率,是鱼池比赛的首选。抓下顿动作,是一种风格。眼不离漂,手不离竿,识讯如神,眼疾手快,紧张刺激,很是过瘾。缺点是空钩率比较高,因为有些鱼儿吞吐很快,提竿时机很难恰到好处。
钓体动漂,看连续缓慢的漂相,享受悠然自得的心情,是另一种方式的过瘾。轻松舒缓,是另外一种风格。上鱼速度虽然不高,但是,吞饵障碍小,钩饵在鱼儿口腔中时间比较长,中钩率自然比较高。这是突出的优点。
在鱼池比赛中基本上是钓口动漂,但是特殊情况下,也有钓体动漂而且夺冠的实例。在国际淡水钓鱼比赛中,多是流水、长竿短线、坠子轻触底、虫饵,钓口动漂吃不开,只能钓体动漂。在休闲钓中,也有不少人喜欢钓口动漂,以抓下顿为最大乐趣,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钓体动漂,享受悠闲轻松的快乐。
钓口动漂、钓体动漂根据水情、鱼情、目标而选择,各有优势,风格不同。不应该有高贵低贱、先进落后之分。
二、选择钓口动漂、体动漂的不同条件
客观条件:地平水静、近距离、鱼儿密度大、吃口好,适宜钓口动漂。鱼儿密度小、吃口不好、远距离、鱼大、流水,适宜钓体动漂。
主观条件:钓者视力特好、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身体强健,适宜钓口动漂。钓者眼睛近视、头脑手脚反应迟钝,适宜钓体动漂。
在高密度鱼池比赛,钓体动漂丧失很多机会、速度缓慢,必败无疑。视力欠佳、反应迟钝的钓者,无论怎样苦练,也不能够在钓口动漂中胜出。在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比赛,钓口动漂不乏屡战屡败的实例。小杂鱼很多,钓口动漂忙得不亦乐乎,费力不讨好。对象鱼稀少,一天没有几个信号,还是钓体动漂比较合适。钓点比较远、鱼儿比较大,当然应该发挥钓体动漂的优势。总之,适应条件的钓法胜卷在握,反之,违背条件,只能望鱼兴叹。
三、钓口动漂、体动漂操作五不同
钓组:钓口动漂要求钓组配置轻便灵敏,例如,竿要短,线要细,漂要细漂尾、高灵敏等。钓体动漂钓组要求不那么高,钓竿可长可短,普通粗尾漂也可以,星漂也可以。
钓灵钓钝:钓口动漂以钓灵敏为主。钓体动漂以钓迟钝为主,甚至钩线平卧、坠子沉底。星漂底坠、立漂跑铅都是钓体动漂的典型的钓组。
钓饵:钓口动漂使用溶散雾化粉饵。钓体动漂以虫饵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钓饵。
诱鱼:钓口动漂诱钓结合,边钓边诱。钓体动漂可以诱钓分离,也可以诱钓结合例如包食。
看漂与提竿:钓口动漂主要抓下顿,一个字,快。钓体动漂,主要抓漂相移动的过程,比较而言,一个字,缓。
操作要领不同,应该区别对待。
四、钓口动漂、钓体动漂的联系与互补
钓口动漂与钓体动漂虽然有很多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又有不少的联系。
钓口动漂的时候,如果鱼儿吃食很猛,吞饵就跑,口动、体动浑然一体,也就分不出什么口动漂、体动漂了。钓体动漂的时候,钓得不是很钝,有时也可能出现下顿动作。悬坠钓法可以钓灵敏,也可以钓迟钝,可以钓口动漂,也可以钓体动漂(例如坠子轻触底或者贴近水底、子线平卧弯曲)。
在鱼儿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首先钓口动漂,偏重诱鱼。发现有鱼而空钩率高,可以改为钓体动漂,稳扎稳打。两种钓法,交替使用,多变战术,尽情发挥。
一个优秀的钓手,思路要开阔,技艺要全面。应该是多面手,偏重而不偏废。既要善于分析各种不同的条件,因人而异、因鱼而异、因天情地情水情而异,又要善于灵活应用不同的钓法。
《钓鱼人》 蓝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