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浮”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台钓”的钓浮则不同于以前的钓浮。它是利用“台钓”饵料遇水速溶的特点,将习惯于在水底觅食的鲫鱼引诱到水的中层来。所以这里就有一个“拉”的过程和 “拉”的时机,其中“拉”的时机又很关键。

  我个人对“拉浮”的体会是:“钓浮”所用的浮漂与铅坠的浮重比例与平时钓底可以一样(有的钓友在钓底时使用浮力与铅坠相匹配的浮漂,钓浮时再换一支浮力稍大一点的浮漂),抛钩后首先钓底。这时要不断地提竿换饲料,目的就是使挂在鱼钩上的饲料在提拉过程中和水的阻力作用下脱离鱼钩,由中而下地慢慢散落。大家都知道,“台钓”的饲料大部分都是经过膨化的植物性物质,入水后很快就会溶化于水中,我在反复的提竿换食过程中,鱼饵由上而下地不断散落、不断溶化,渐渐形成一个由水的底层到中下层的立体雾状诱饵窝子。鱼儿在这个立体的诱窝只能闻到饵料的香味,却吃不到实际的饵料,所以当挂有饵料的鱼钩慢慢落下水时,鱼儿就会出现争抢钩上饵料的情景。当鱼儿争咬鱼钩的频率加快,往往是抛入水中的鱼钩落到水底或即将落到水底(反映在浮漂上就是刚刚降落或还没有降落到事先校对好的目数上,浮漂就出现上下不规则的抖动)时就有鱼儿咬钩,这时就要考虑开始“钓浮”了。

  钓浮的要求是,首先将浮漂向下(鱼钩的方向)移动20--30厘米后继续垂钓。此时在鱼钩降落的过程中,就会有鱼咬钩的可能;如果鱼钩继续下降,浮漂自然会渐渐全部没入水中,钓手应及时抖腕提竿换食,这时往往会有鱼儿上钩。反复几次之后,如果鱼儿咬钩的时机又提前,则应再将浮漂向下移动20--30厘米;反之,如果浮漂没入水中数次,提竿后无鱼,就要考虑将浮漂适当地向上(鱼竿方向)移动一点。如此反复动作,直至鱼钩距水面50-70厘米为理想深度。

 

相关推荐
©2015久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