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的几个误区浅析

 台钓的几个误区浅析

 台湾钓法,是一种高效科学的钓鱼方法,又被成为悬坠钓法。由于台湾钓手在多次比赛中连连获胜,在钓鱼手法和钓具的使用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在台钓风靡于钓鱼爱好者的同时,也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调漂要灵敏

 众所周知,灵是台钓的中心,浮漂调得灵敏,连鱼在旁边的游动都能感觉得到。鱼只要一吸钩,浮漂就有动作,所以竞技钓手在快速钓鱼时大多把漂调得十分灵敏。但大多钓友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竞技钓场一般都是标准鱼池,深度及鱼的大小都基本一致。而我野钓环境比较复杂,水底凸凹不平,而且大水面一般还有乱流,调漂过于灵敏,钓目就会忽高忽低,往往使钓者无所适从;而且野鱼吃口大,摄食凶猛,调漂过于灵敏,鱼摄食前的动作就会使浮漂有动作,造成提竿无鱼。所以在大水面休闲台钓最好还是以钓钝为主,根据上鱼情况再做具体调整。

误区之二,饵料雾化快

 台钓讲究诱钓合一,靠的就是饵料不断溶散雾化来诱鱼。经常有文章介绍说某些台钓高手如何把饵料调整得如何松散雾化快,竞技钓快鱼时一小时可以钓上二三百尾。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好像饵料不调整到二三分钟就雾化就不算专业。但在大水库等野水面练台钓,饵料雾化快了,你就等着跟小杂鱼过招吧;还有水库一般水体较深,过于雾化之饵甚至可能还没到底就化散完了。所以休闲台钓时饵料最好黏一点,哪怕十几分钟雾化都不要紧,这样才能避开水面小鱼,直击水底守候大鱼上钩。若是认为饵料雾化慢了诱鱼效果不好,那我就先撤饵做窝,在大水面先用粗于钓饵的诱饵做个大窝,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误区之三,要小钩细线

  竞技台钓手钓鲫鱼时主线用到0.8号,脑线用0.4号可能就算粗的了。钓混养鱼大多主线也不超过1.5号,脑线不超过0.8号。很多文章也介绍细线钓鱼的好处,例如线细不惊鱼,线细软不妨碍鱼吸饵。很多的友也认为台钓用线越细越专业,笔者在水库钓鱼时用到3号主线,2号脑线,甚至被很多钓友嘲笑,认为这不是台钓了。再说鱼钩,竞技高手钓小鲫鱼时用的钩可能都不到一粒米大,就是钓一二千克的草鲤用钩也就关东一二号钩吧,远远小于传统钓手用的钩。名人效应使大家纷纷效仿,仿佛用小钩钓大鱼才是台钓的真谛。但在野钓中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野钓一般去大型水面,那里野鱼的劲道远不是那些高密度精养塘里的鱼可以比拟的。笔者曾经在本地一中型水库垂钓,当时使用1.5号主线,1号脑线, 0.1号新关东钩,碰到一条大鱼连面都没见到就钩断线折。笔者不断加大钩线号,但还是不断跑鱼。一直用到6号主线,1.5号大力马脑线,7号伊势尼钩,才钓上一条鲤鱼,竟然不到3千克重。野鱼的势大力沉让笔者一直记忆犹新。而且笔者用这套重型装备鲫鱼也钓了不少,并没感觉和小钩细线区别有多大。反而因为钩大线粗敢于直接飞鱼,节约了时间多钓了不少鱼。所以笔者认为去野河水库休闲台钓,不能把竞技台钓那一套生搬硬套来用,一定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钓组,达到最佳效果。

误区之四,要短竿钓近

  大家在许多竞技赛场上都可以看到,钓手们钓鱼即鱼一般用3.6米竿,钓混养鱼也就4.5米竿,最多5.4米竿,这仿佛成了一种定势。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在野外休闲钓时也用短竿钓近。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野钓一般水广鱼稀,环境复杂,和规矩标准的竞技池不是一个概念;何况稍大的鱼都比较刁滑,在水库可不轻易靠边,想在大水面用短竿钓近取得好的成绩那是不容易的。既是休闲台钓,那就不要墨守成规,近钓不行,就要果断换长竿钓远,6.3米,7.2米,甚至10米以上长竿都可以用来打台钓。水深就用齐竿线,不好抛竿就甩大鞭;水浅也可长竿短线,直上直下钓草洞都可以。只要把握住台钓的精髓,悬坠双钩,诱钓合一,用什么竿都能玩好台钓。

  钓有法,而教无式,胜在应变,败于教条。望广大休闲台钓爱好者不以定式为先,活学活用台钓的先进技法,尽早走出误区,把自己的钓技提升一个水平。

相关推荐
©2015久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