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台钓
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杂志,上面记录了台湾钓法的一些传奇故事,说连续几次重大的钓鱼比赛的前若干名都由台钓高手囊括,从那时起我就对台钓充满了一种神秘和好奇,由于当时我正立用工作之余拉煤,手头比较宽松,于是就花了160多元钱让卖渔具的老板给调好了浮漂,买了2个好浮漂,兴高采烈的骑上摩托车径直就来到了鱼塘,当时认为调四钓二就是先进的台湾钓法。20元钱半天,也不还价,三下五除二就钓了起来,可是看见周围的一些人用传统钓偶尔能钓上一条鲤鱼,自己的漂就像扔进了水缸,纹丝不动-----当时心里的滋味就别提有多别扭了,唉,您说什么感觉?急呀!什么原因?不知道。
答案一直沉寂到了我来到国内的钓鱼论坛,通过如饥似渴的学习论坛上很多老师的优秀文章,我才逐渐明白:虽然当时自己换上了台钓钓组,也是调4钓2,自己为什么钓不到鱼?
其实影响钓获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根据不同的水情、鱼情、天气等才能选择一只合适的鱼漂。调目与钓目的关系也是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钓快鱼、慢鱼、滑鱼、生口等都有不同的调钓方法。不是一句简单的调4钓2就能够解决的。如果说水下底部不干净有淤泥,你不问饵的轻重依然采用调4钓2 ,饵已经陷入淤泥里面,鱼看不到,岂能钓得到鱼?此时就应该将钓饵或浮漂改变钓离底或使其轻触底,这样鱼才能吃到饵料,要注意一粒饵料的重量大约就是浮漂的一目。
当然钓饵最好是使用商品饵,商品饵钓鱼的特点就是诱鱼迅猛,饵在水下穿透力强,鱼越钓越多。大家都知道:钓饵的基本公式=基础饵+主攻饵+状态饵+添加剂。现在很多人都把它作为一个公式来运用,一些人甚至死搬硬套,搞教条。我认为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具体问题还是应该具体分析,所谓钓有法而无定式,说的就应该是这个道理,要想读懂鱼,了解鱼的生长、活动规律,理解鱼,就需要经常进行学习,给自己不断充电,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我论坛就有很多高手,我唐山也有很多高手非常值得我学习。
许多钓友来到来到一个自己选择好的新钓位,和好饵料,就急于拉饵垂钓,其实这样做一般的情况下收获并不太好,因为这样招鱼比较慢,且底部不明,钓获的多少,有很大的偶然性。
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不要急于垂钓,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寻找比较好的钓位。选中一个新的钓位,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找一个净底,然后再撮几个大点的饵团打窝。打窝的同时也可以是探底的过程,如果发现底部不净或换钓位,或采用离底钓法。当然,找底有多种方法,这里不再作介绍。打窝时,饵料应该和的松软些,雾化状态要好。如果底干净,最好在饵料团刚刚接触水面时就抖动,使其在水里充分雾化,鱼多时撮3~5个饵团,一个雾化的窝子就初步形成了。这时再采用拉饵垂钓,效果往往会更好,当鱼上的慢些时,视情况再采用几个撮饵进行垂钓,实践证明,当您选择了撮拉结合的垂钓方法,只要频率适当,一般情况钓获量都比较大。
撮饵钓的个头较大,拉饵钓的个头偏小。这是一般规律,但也非绝对,一般情况撮拉结合这种钓法,无论是钓获量还是鱼的个头大小,经常让我有意想不到的好结果。这一点从我和周围的钓友身上都有过许多次的证明。
有些人喜欢钓快鱼,其实钓快鱼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线组:一是线要粗,钩要大,子线要短,钩子的距离也要大。饵要做的大一些,附钩性要强,比重稍大。二是使用(打浮)11目左右的硬尾漂,要求漂身短,翻身快,漂型相对要大。遵循规律,不能乱来。
大家知道:台钓时如果把水底的鱼拉起来,垂钓速度会更快,那么怎么才能拉起来呢?
我想有这么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饵要散落,雾化状态一定要好。散落主要是针对混合鱼和大型鱼类,雾化主要就是针对鲫鱼了;钓饵到位就提鱼竿,诱鱼一定要有频率。用软粘饵,在钩饵到位以前不要提鱼竿,避免把诱来的鱼层打乱,在垂钓过程中上钩多中鱼说明是钓顿了,下钩总中鱼说明钓灵了。钓鱼时钩住上鱼唇就属于正常,勾住下唇就是钓顿了,如果勾住嘴的侧面就说明鱼已经离底了。
其它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很多,说了很多,我就不再说了,钓鱼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学会的,要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