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锥钓组应用解秘

  一颗阿波丹锥的评价标準何在?阿波钓法中丹锥的主要功能是将钓组悬浮於钓者预设的钓棚,以及稳定的循著潮流走势搜索标点,也就是一般说的乘流性。

  阿波丹锥讲究的除了实用上的坚固耐用外,在性能上严格来说只有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其他一般所说的灵敏、敏感、残餘浮力等,都是使用者可现场调校的次要问题,没有了良好的稳定性,调整得再準确的浮标,也会在垂钓中因易摇晃拨水而发生「扰流乱舵」的作用,让钓组流向偏差、流速不稳定等影响钓果的问题发生。(图一)  

  要达到『稳定』的效果,首先阿波丹锥的重心要正,重心歪的话在水中一定立不正,一颗歪的阿波丹锥在水流中,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无厘头表现,譬如浪头推过猛摇头,碰到漩涡身体乱颤或是乘流途中忽左忽右的抖动,造成流向不正确及传递错误讯息的失误;鱼讯下沉时也会有像有压水板的路亚拟饵般的波动行走路径出现,影响垂钓效率。而重心越集中和越低的阿波浮标稳定性越好,在拖摆或是浪潮推挤后,才能有效的抑制鐘摆效应的持续。

  ◎正确的阿波丹锥调校

  阿波浮标正确的调校标準,应将负载调整到丹锥顶部平水面的程度,而不是让红色的顶端露出水面一大截。(图二)一般人对『浮标』於垂钓上的认知,都是浮标是一个对钓者视觉传达鱼儿就饵讯息的标的物,所以所谓钓鱼用的『浮标』,无论是长标,或者是钓鰱鱼的浮球,甚至传统钓鯽的星标,一定是有露出水面让钓者能清楚辨别下沉讯息的部分。所以在使用阿波丹锥垂钓时,也很直觉的将丹锥调校至标顶露出水面的程度。

  但是阿波丹锥最主要的长处,就是在於比长标优异的乘流性能,而优异的乘流性能是由於它那小巧圆顺的身形,可以平顺的随著潮流的走势,跟随诱饵流带的路线漂流。而丹锥顶端的圆形红色部份,也是让钓者辨别丹锥的动向,但是应是在水平面以下的位置,这样才能将水面以上的干扰减至最小,儘量完全的承受潮流的推引,与诱饵路线一致;这就是為何丹锥没有在顶端加上一根标示桿的主要原因。  

   ◎阿波钓是需要全神贯注融入垂钓现场的垂钓方式

  常有钓人抱怨,丹锥对微弱盗饵讯息的反应,是难以分辨的。其实这种误解完全是起因於判读浮标的基本观念误差而来,你若是以传统读长标的观念,来判读丹锥,当然是一头雾水懵喳喳了! 尤其当你又将直径2cm以上面积的丹锥顶端调在水面上时,能在长标约3-4mm直径的瘦长标示桿上,造成5cm下沉的瞬间鱼讯,在你那个基本水面部份具有2cm直径的水面张力,姑且不说露出水面多少高度的丹锥上,表达出来的讯息,可能在时间上只有1/2秒,且起伏落差只有不到5mm的讯息而已,当然难以辨认。

  好!就算将丹锥顶端调整至平水面,掛上饵加上海潮的起伏,基本上丹锥在垂钓过程中,大部分是在水表以下附近的范围,只有在浪潮起伏的波谷瞬间,丹锥顶端才有出来透气剎那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刚才描述的鱼讯强度,丹锥反应出的起伏落差顶多再增强个5mm,时间上也因浮力减少,而早反应个1/2秒,也不过是一秒间的1cm起落讯息,以观察长标的观念,不是很注意的话,会认為那只是波浪溢动间的水压牵制反应。" /: C* b, M3 Z" L0 s+ H; i

  阿波钓讲究的是垂钓时完全的融入环境气氛中,钓者在垂钓时是全神贯注的融入波捐的韵律及其与钓组间的互动节奏之中,丹锥的红顶起伏与浪潮节奏间,稍有异调钓者就能马上分辨出来,一个老练的阿波钓者,还可以从互动韵律中判断出鉤上的饵还在不在。这在初学者来讲像是很困难的事,但事实上,只要认真专心的去体会一两次,应该就能够很容易的判断丹锥所传递的讯息了。要是真的没有办法,还是必须将标顶露出水面才有把握,奉劝您还是改用长标垂钓,效果会好一些。千万不要误会!这可不是调侃的讥讽,读者必须体谅,真的有人天生就没有很好的节奏感应,您身边一定也有唱歌脱拍、跳舞绊脚的人吧!假如这型的朋友要玩浮游磯钓,您就可以建议他从长标入门,比较有机会在短时间内,掌握到浮游钓组表达的讯息。

  ◎阿波钓组重量配置的要诀

  阿波钓法中使用自然乘流的灵巧丹锥钓组,而轻巧之中,重量的分配以及操作技巧,是关系垂钓效果的关键。(图三)(图四)

  首先要瞭解钓组上由配置重量位置的不同,对实际垂钓时水中的钓组会有不同状态的表现。而在此必须要同时提到的就是操作的问题,在阿波钓法中每一个装置与操作都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副完美的钓组组合,如果没有适当的操作手法辅助搭配,也无法发挥理想效能,所以在讨论钓组结构的部份,也会提到操作手法配合的相关问题。

  在阿波钓组上每一个配置重量的地方,就是钓组在垂钓时,传递鉤尖讯息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传导的中继点,譬如说丹锥、转环、咬压铅等的位置,假如不是很恰当的配置方式,会令讯息的传递產生延误,若再加上疏於适当的操作,而完全的放鬆导线,不做任何拖带的牵制,任钓组在水中漂流,而点与点之间,因浪潮的起伏溢动,不适的钓组结构就会出现鬆弛或不自然的表现,而降低垂钓效率。

  所以,阿波钓组在使用时,儘量减少转折点且给予适当的操控辅助,才能发挥最佳的垂钓效能。基本上铅重的配置,為了考虑垂钓时水面下钓组的弧度,应该保持下方置重小於上方的原则,才不会造成突兀的转折角度出现,而让讯息传递出现延迟。

  ◎讲究『一体性』的垂钓过程中 ─ 拖摆操控有如呼吸的地位;

  假如只是将钓组抛入标点,而没有适当的拖摆操控,痴痴的盯著丹锥期待下沉的鱼讯出现,只能说是用丹锥在钓浮游磯钓,而不是在运用阿波钓法钓浮游磯钓。而拖摆也不是毫无依据的扯动钓组而已,必须参考潮浪的节奏以及标点状况,在适时、适位、适度的情况下,让钓组与鉤饵產生预期的效果展现。

  阿波钓法与传统垂钓的最大差异,在於钓者必须掌握垂钓中可顾及的每一个环节,并将之串联一气,形成整体性的进攻策略,只要标点裡有鱼,就要让它上鉤的积极企图心;与传统垂钓观念裡,钓者能做到的只是绑牢钓组,把饵扔下去,至於鱼上不上鉤,就试试运气嘍!在基本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


相关推荐
©2015久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