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鱼器的使用
没用探鱼器之前,并不赞成使用,甚至不屑一顾,没有它,还不是照样能上鱼!但用过之后,却感觉再也离不开它了,特别是进入寒风瑟瑟的冷冬,鱼本身就懒于觅食,不再像春秋盛夏那般活跃了,如果不能准确找对鱼层,将饵送至嘴边,实在难有好收获。另外,盲目的上下找层,极易错过鱼层。因此,探鱼器现在己成了我筏钓必备的好帮手!
船钓或筏钓时,我应首先确定自己的最大深度(但当然不会超过水底深度),如果不确定的,那就调到最深的位置或设置在AUTO档。而夏季鱼一般活动在上层浅水区,我只需调至20米就可以了(深水的地方),这样目标更明确。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灵敏度的调节,用好灵敏度的调节可以让我知道鱼的多少以及鱼的大小。刚到钓点,我一般是调到3档,如果所显示的鱼很少甚至空白无鱼,则可调至4档或5档,比如5档,是个大小统吃的显示档,哪怕只有两三寸的小鱼都能显示,但至少可以告诉我某个泳层有鱼的存在。但如果在4、5档时,屏幕显示密密麻麻全是鱼,则说明鱼多且灵敏度过高了,这时我应调小至2、3档甚至1档,这样可以帮助我过滤掉小杂鱼以及一些虚假信号。灵敏度的调整还是要在实际垂钓中不断地进行调整。
如何在鱼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钓层呢?这一点大家在使用探鱼器时应该都会遇到,比如,同时显示在7米、12米、20米都有鱼讯,那么如何选层呢?主要是看这三个鱼层中那个鱼层的信号最稳定最具持续性,另外要结合当时的季节、气温、天气等来确定钓层,当然要是不怕麻烦的话最好是每个层都试钓一下,至于一些偶尔显示一两条鱼的,一般是过路鱼,可不予理会。
如何将饵准确送至鱼所在的泳层呢?这点相信大家都很关注,但我想这点只能是做到相对的准确。首先鱼信号显示中的水深数字是个四舍五入的相对数字,比如7米,就是在6.5米-7.4米之间,其次,声纳是以45角度向下放射的,越深范围越大,而在范围边缘的鱼其实相对要浅一些(相对于同一水平面),所以我还应结合该层邻近上下鱼的多少来确定,比如显示7米的同时还有6米和8米,但8米的相对于6米要多,我则可确定为7.-7.5米,那么我就可以结合翘嘴至下向上吃饵的特性,将钩下至7米处(或6.8-7米)最为合适。其实就已经将饵送至鱼嘴边了,只要鱼口开,再加上我的引逗,想不上鱼都难。
很多人说我是高科技钓,这话其实一点也不错,我只不过是利用高科技帮我找鱼层。当然,我也不能全信探鱼器的,很多时候在探鱼器没有鱼层显示我也中鱼。这是因为鱼是活的,它可以从探鱼器探测范围之外来就饵。所以探鱼器只能辅助定位主要鱼层,最好还是要靠我从不同的泳层去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