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崔大师的交流:如何钓好鱼
早上上班的时候,司机跟我说,在来的路上看到一辆越野车,上面写有“CCTV-5、游钓中国、行者小崔”等字样,听得我不由得心里一震,莫非是化老他们来胶州拍钓鱼节目了?看《渔我同行》节目这么久,每一集都没落下,有的还反复看了多遍,从中受益非浅,化老成了我最尊敬的大师,《渔我同行》也是我所认为的最具指导作用的、我受益最多的钓鱼教学片,当然还看了化老做的其它节目,一直很想有机会能亲见大师、当面请教哦,可惜这种机会太渺茫了。现在露了一线希望,我岂能放过?想来胶州能把化老师他们吸引来的应该是青年水库,这是个封库多年、直到今年五一前才开放的水库,白天收费200元,晚上收费300元,里面大物不小,听说经常有人断竿折线,网上还有8月18日化老在此以5号丝强主线、4号子线、8.1米龙纹鲤钓获38斤大青一尾的消息,只有这地方能诱惑化老数百里之外前来钓鱼吧?凭着这个猜测,上班后在单位转转,看没什么事了,叫上司机,驱车翘班,快10点钟了赶到水库,希望真能遇上化老师他们。
驾车从大坝东头上到水库,看东岸有不少人在作钓,过去询问得知,真是化老他们来了,心里很高兴啊!根据钓友的指引,我找到了化老他们的钓位,但只见人去位空,只有一人在作钓,不是化老,岸上坐了两个人在休息,一问,原来是CCTV-5的工作人员。简单聊了几句话,才知这次是《运动空间》做的节目,化老已经来了几天了,几天来已经钓上不少条十几斤的大鱼,现在就想钓上个更大的鱼作为节目的精彩结束部分。化老和王超几个到对岸去做节目了,只有小崔一人还在此处作钓(很认真哦,一直头也不回,害我都看不清是谁呢)。听了不由一阵失望,又无缘和化老一见了,但转念一想,能和小崔说说话也好哦,毕竟他也是我喜欢的节目中人,也是很有名的钓鱼人,大师级的高手,于是我走到小崔身后,蹲下来,静静地观他作钓,静等机会。
等了有十几分钟,小崔大师终于回了一次头,我见机赶紧打招呼,算是见上面、搭上话了。他这会儿没咬口,见我和他说话,就回头跟我说起话来。我从他这次来钓鱼的情况、这次做节目的情况问起,逐步谈到看以前他所做节目的体会、感受和理解,慢慢开始交流起钓鱼的心得来。他坐钓台上,我在岸上,相隔有十米左右,这样说了有二十分钟话。也许是没鱼咬,他没了钓兴,也许是和我说话来了兴致,他干脆下了钓台,坐到我身边的休息区,开始和我侃起钓鱼经来,终于使我有了近一个小时的和大师级高手请教的机会。感谢小崔,无私地向我谈起对钓鱼的理解和实战心得,使我很难得地有了这次向大师学习的机会,使我此行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难忘,为我今后的垂钓给了很多的启发。
小崔很健谈,多年征战各地,实战心得多,钓鱼知识、经验很丰富。从钓具使用,到对线组搭配、浮漂灵钝的看法,再到水情、鱼情的分析方法,最后的话题自然落到鱼饵搭配使用的问题上。小崔不愧是真正的纯粹的钓鱼人,说话很实在,丝毫没有推广厂家饵料的色彩,甚至反而很看淡商品饵,谈了他对目前国内饵料的看法、各家饵料使用化学添加剂的流弊,尤其谈到了网上钓友普遍迷信的饵料配方,这个要加百分之几,那个要加百分之几,这个应该加点腥,那个应该加点香,认为是步入了误区,对垂钓野生水域的鱼十分有害,钓钓养殖塘,钓钓小鲫鱼、小鲤小草什么的还行,难上大鱼,就是钓到也只是偶遇。在得知我常用自制饵料作钓、也喜欢自己制作点饵料(见我的帖子“我的野钓用饵”)后,他很认可这种做法,但对我喜欢加点螺鲤、鱼粉、虾粉等腥味饵、加点增香的商品饵、以提高饵料对鱼的诱惑力的做法很不认同,认为这是我钓到大鱼少的主要原因(话题的起源是我讲起了两个星期前在胶莱生态园的钓鱼情况,自己除跑了一条大青鱼,只上了5条2斤多的鲤鱼,而朋友钓了4条4~7斤草鱼),并谈了他对制作饵料的看法。主要观点是,成鱼就象成年人,比儿童更有生活经验,更机警狡猾,更熟悉水域环境,所用钓饵的气味和味道,除非更接近它经常能寻觅到的食物,否则会引起它的警惕,不会轻易尝试。
两个空位是化老师和王超的
一个小时的交流,我心情是非常愉悦的。交谈内容丰富而杂博,很难梳理出成篇的文章来,在此我只说几点自己感觉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
一、欲钓好鱼,要看重做窝
在问到以前视频里频频上大鱼,这次用没用以前用着很好用的饵料时,小崔说道,钓大鱼并非象大家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提前几天开始做窝,否则很难这么快这么多的上鱼的。因为是与厂家合作,有时厂家用什么做窝、在哪里做的窝他都是事先不知道的,要不是提前做好窝,不可能钓那么一阵子就钓到那么多大鱼,所以有些教学视频其实是对大家学钓鱼很有误导的。在野生大水面作钓,做窝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小崔举了一个例,他有个朋友,当老板的,去钓鱼前,拉上了一车小麦,上千斤,叫手下去水里打了重窝,每天都补大窝,到他去钓时,一把海竿往钓点抛,根本不讲究饵料是腥是香、是甜是酸、是什么状态,只要扔进去鱼甚至都截口抢食,用了一车的小麦,换回了一车的鱼。把鱼引进窝才能有鱼钓,至于这饵料是什么厂家的,做得好不好,根本就不重要的。今天他们所钓的钓位,每个钓点每天都打了两盆玉米,这几天钓了不少十几斤的鱼,昨晚鲤鱼连口,今天白天没口,不成窝根本钓不上鱼。
但做窝是有技巧的,是需要动脑筋的。几天前,他来青年水库钓,左右有很多人钓,都用玉米粒做窝、玉米粒作钓,全场无收获,而他只是挂了两颗稍稍砸碎的田螺,扔到水里,也没打窝,一天等到九口,钓上五条十几斤的青鱼。什么原因?别人搞不明白,但他却有自己的思路,因为这一带是老钓位,天天有人打大窝,所以常有大鱼转悠过来的,但窝里有成千上万的玉米,什么时候能咬到钩上这两粒玉米啊?而他在抛竿过程中经过测试发现,前方有一道坎,这种地方最容易留鱼,就每次定位打到坎边,所以他才造就如此好的收获。做窝不是把饵料扔到水里就成了的,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想钓大鱼,讲究做窝比研究用饵更加重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