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手竿“糟食钓法”效果好
如果说“面饵炸弹钩”(又称“围钩”、“爆炸钩”)钓法是日本人的一大发明,那么“糟食钓法”则是北京钓友对垂钓技法的又一创造性贡献。 多年来糟食钓法约定俗成一直用于海竿,因此很多钓友看了本文标题可能甚觉新鲜,怎么又冒出来个手竿糟食钓?其实,这是笔者反复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个有效的钓法,经实践验证,它在池塘垂钓中效果颇佳。具体方法如下:

手竿,立漂,活砣
砣的重量应大一些,一是便于抛钩,免得坠轻用力抛钩时甩掉饵团;另外,糟食饵入水化开,砣的自重可保证鱼钩在风浪中不会被浮漂带离饵窝,形成空钩待鱼状态。 钩组为 3 只钩或 4 只钩,脑线等长。 软脑线、硬脑线均可。 若用硬脑线,线径应相对细一些,便于鱼将钩吸纳入口(市场上出售一种进口产品“陶瓷线”,抗拉力比普通鱼线成倍提高,但价格昂贵,若经济条件所囿不能用它做钓线,至少建议用它做脑线,既可取较细线径,又可保证足够的强度。 脑线用量不大,可谓高效低耗)。
饵料
所选用的饵料同海竿糟食饵无异。 用料与制作方法通常为:碎豆饼(亦即豆胚儿)、麦麸、玉米面三样拌和(比例无一定之规),入锅炒至将糊不糊气味最香时铲出,然后按 5∶1的比例对进生白面(起黏合作用)。若到投喂颗粒饲料的家养池塘垂钓,则需对进适量鱼粉或虾粉(虾粉最好,但价格昂贵),也可对一些对某一特定对象鱼(如鲤鱼或草鱼等)具有促摄作用的商品性饵粉或诱鱼剂、添加剂。 出钓时携准备好的干饵,到水边取水现和,干稀度和黏度要掌握好,太干了捏不成团,太稀了挂不住钩;太黏了入水难化,黏度不够则抛钩易散。 最好是以抛钩不散、入水后三五分钟化开为宜。 上饵可以取葡萄钩上饵法———单钩捏饵。 也可取集团钩上饵法———捏成一个饵砣,将几只钩从周围按进饵团。 抛钩入水后,应不断向钓窝周围抛投葡萄粒大小的糟食饵团,隔十几分钟扔 8 ~10 团进去,饵团扔进去很快化开,形成成片的零散渣屑,以诱鱼入钓窝。近几年在池塘手竿垂钓中,探索使用“手竿糟食钓法”者,每每收获量颇丰。 有时七八个人同塘垂钓,常常采用手竿“糟食钓法”者的收获量是其他钓友收获量的总和,甚至仅是他的一半多。
为什么呢? 下面将“手竿糟食钓法”与其他通常的手竿钓法做一个比较,优劣长短便自见分明。
(1) 糟食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饵物的原香 古人云:“临渊垂钓,必香其饵。”而面食(即黏饵)为蒸制而成,无论原香还是炒香的原料,经高温蒸制后香味基本上尽失。 而为使其香,蒸后揣对麻酱、香油或炒香的粉料之类又不能过多,因要保持适当黏性,过多揣对添加物会使饵团“发渣”,抛钩时易甩掉,纵不甩掉,入水后也不耐泡,极易被鱼儿啃光。 而糟食原料(碎豆饼、麦麸、玉米面等)炒香后无需再蒸,垂钓时只需对进适量的生白面(起黏合作用)即可,如若密封存放,更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香。 每次笔者在水边取水和饵时,四溢的香气都会引得左右钓客纷纷循香而来,更有甚者抓起喷香的糟食闻过之后打趣地说:“哦哟!这么香啊! 我都想吃啦,何况鱼呢!”
(2) 糟食可在水底形成大片饵窝用面食为黏饵,提竿换食时多被随钩带回或拖至半道才掉落,很少能留在钓窝里。 因此钓窝里除了孤零零的钓饵,基本上空空如也,很难形成诱鱼饵窝。 而糟食入水后即化开,上鱼或者换食提竿,余饵悉数留在原地。 反复抛钩提竿,形成大片饵窝,越是频繁提竿,窝中余饵越多,加之不断抛投进去的饵团化开后,散碎渣末连成一片(这与台湾钓法的精髓之一———饵团不断粉化雾化的诱鱼原理相同),纵是成群的鱼来也不易把饵拣食干净,诱鱼、留鱼效果极强,大大提高了集鱼性。
(3) 糟食不怕小鱼闹窝小鱼多时,用面食做的饵入水后易被小鱼啃食啄光,形成空钩待鱼状态。 而用糟食做的饵入水后即化开为一堆散碎渣末,加之鱼儿来回吸食、游动,将其搅成一摊,因此再闹小鱼也不致拣食干净,只要有少许饵末,大鱼吸食仍可将钩吸入口中。
(4) 糟食既方便又节约如若酷暑盛夏外出钓鱼(尤其一同前往的钓友是不会做食的初学垂钓者),要携带大量蒸制的面食十分沉重。 夏季面饵又极易变酸,而一旦变味便影响垂钓效果;面饵如用不完还造成浪费。 而糟食则是携带干料,大大减轻了负重。 到水边取水现和,用多少和多少,收竿时剩余干料带回下次再用,既方便又节约。 干料不必担心发酸变质,只是放置一些时日后香味会散失一些,用时再炒一下就又喷香如初了。
(5) 用糟食可提高上鱼率用面食与用糟食做饵鱼咬钩状况不同。 用面食(黏饵),若是串钩、葡萄钩、单钩上食,钩包裹在一个一个面球里,鱼将饵团吃进嘴里,若提竿不及时,鱼一旦有异感可轻易将面球吐出。 用炸弹钩捏多角饵团情形稍好些,鱼吃食是咬住一角然后来回甩头想把那一角从整个饵团上揪下来,这样便相对容易“透钩”(钩从饵团中透出扎住鱼嘴),但鱼有异物感后有时仍能将钩甩掉。 而用糟食,饵团入水即化开,钩、饵呈分离状态,钩子只是埋在那堆“化”开的渣末里,鱼“喝”食时将钩一道吸入口中,钩上没有任何包裹物,锋利的钩尖极易在鱼嘴里“粘”住,即使鱼有异物感,想吐钩已难矣。 因此使用糟食,除非鱼不咬钩,咬钩基本就是咬死钩,吐钩遁鱼现象绝少发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获鱼率。 垂钓中若不专心致志,精神溜号常会被鱼拖竿入水、破浪而去,害得人手忙脚乱,赶紧用海竿往回搭,甚至下水追竿。有些钓友说用糟食太麻烦,其实用习惯后就会发现,炒制糟食并不比蒸制面食费事,惟一不如面食饵的是,垂钓时用糟食做饵团比捏面食饵团略微费事一些。当然若有些朋友用惯了面饵,也不妨继续用下去,但两个主要缺陷(不易形成饵窝和不易透钩)则应务必尽量克服。 方法只一个:面食应尽量软些。 面食软,提竿时再用力挑一下,饵团便可原地掉落留于窝中,等于布窝儿诱鱼。 另外,面食软,易透钩。

砣的重量应大一些,一是便于抛钩,免得坠轻用力抛钩时甩掉饵团;另外,糟食饵入水化开,砣的自重可保证鱼钩在风浪中不会被浮漂带离饵窝,形成空钩待鱼状态。 钩组为 3 只钩或 4 只钩,脑线等长。 软脑线、硬脑线均可。 若用硬脑线,线径应相对细一些,便于鱼将钩吸纳入口(市场上出售一种进口产品“陶瓷线”,抗拉力比普通鱼线成倍提高,但价格昂贵,若经济条件所囿不能用它做钓线,至少建议用它做脑线,既可取较细线径,又可保证足够的强度。 脑线用量不大,可谓高效低耗)。
所选用的饵料同海竿糟食饵无异。 用料与制作方法通常为:碎豆饼(亦即豆胚儿)、麦麸、玉米面三样拌和(比例无一定之规),入锅炒至将糊不糊气味最香时铲出,然后按 5∶1的比例对进生白面(起黏合作用)。若到投喂颗粒饲料的家养池塘垂钓,则需对进适量鱼粉或虾粉(虾粉最好,但价格昂贵),也可对一些对某一特定对象鱼(如鲤鱼或草鱼等)具有促摄作用的商品性饵粉或诱鱼剂、添加剂。 出钓时携准备好的干饵,到水边取水现和,干稀度和黏度要掌握好,太干了捏不成团,太稀了挂不住钩;太黏了入水难化,黏度不够则抛钩易散。 最好是以抛钩不散、入水后三五分钟化开为宜。 上饵可以取葡萄钩上饵法———单钩捏饵。 也可取集团钩上饵法———捏成一个饵砣,将几只钩从周围按进饵团。 抛钩入水后,应不断向钓窝周围抛投葡萄粒大小的糟食饵团,隔十几分钟扔 8 ~10 团进去,饵团扔进去很快化开,形成成片的零散渣屑,以诱鱼入钓窝。近几年在池塘手竿垂钓中,探索使用“手竿糟食钓法”者,每每收获量颇丰。 有时七八个人同塘垂钓,常常采用手竿“糟食钓法”者的收获量是其他钓友收获量的总和,甚至仅是他的一半多。
为什么呢? 下面将“手竿糟食钓法”与其他通常的手竿钓法做一个比较,优劣长短便自见分明。
(1) 糟食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饵物的原香 古人云:“临渊垂钓,必香其饵。”而面食(即黏饵)为蒸制而成,无论原香还是炒香的原料,经高温蒸制后香味基本上尽失。 而为使其香,蒸后揣对麻酱、香油或炒香的粉料之类又不能过多,因要保持适当黏性,过多揣对添加物会使饵团“发渣”,抛钩时易甩掉,纵不甩掉,入水后也不耐泡,极易被鱼儿啃光。 而糟食原料(碎豆饼、麦麸、玉米面等)炒香后无需再蒸,垂钓时只需对进适量的生白面(起黏合作用)即可,如若密封存放,更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香。 每次笔者在水边取水和饵时,四溢的香气都会引得左右钓客纷纷循香而来,更有甚者抓起喷香的糟食闻过之后打趣地说:“哦哟!这么香啊! 我都想吃啦,何况鱼呢!”
(2) 糟食可在水底形成大片饵窝用面食为黏饵,提竿换食时多被随钩带回或拖至半道才掉落,很少能留在钓窝里。 因此钓窝里除了孤零零的钓饵,基本上空空如也,很难形成诱鱼饵窝。 而糟食入水后即化开,上鱼或者换食提竿,余饵悉数留在原地。 反复抛钩提竿,形成大片饵窝,越是频繁提竿,窝中余饵越多,加之不断抛投进去的饵团化开后,散碎渣末连成一片(这与台湾钓法的精髓之一———饵团不断粉化雾化的诱鱼原理相同),纵是成群的鱼来也不易把饵拣食干净,诱鱼、留鱼效果极强,大大提高了集鱼性。
(3) 糟食不怕小鱼闹窝小鱼多时,用面食做的饵入水后易被小鱼啃食啄光,形成空钩待鱼状态。 而用糟食做的饵入水后即化开为一堆散碎渣末,加之鱼儿来回吸食、游动,将其搅成一摊,因此再闹小鱼也不致拣食干净,只要有少许饵末,大鱼吸食仍可将钩吸入口中。
(4) 糟食既方便又节约如若酷暑盛夏外出钓鱼(尤其一同前往的钓友是不会做食的初学垂钓者),要携带大量蒸制的面食十分沉重。 夏季面饵又极易变酸,而一旦变味便影响垂钓效果;面饵如用不完还造成浪费。 而糟食则是携带干料,大大减轻了负重。 到水边取水现和,用多少和多少,收竿时剩余干料带回下次再用,既方便又节约。 干料不必担心发酸变质,只是放置一些时日后香味会散失一些,用时再炒一下就又喷香如初了。
(5) 用糟食可提高上鱼率用面食与用糟食做饵鱼咬钩状况不同。 用面食(黏饵),若是串钩、葡萄钩、单钩上食,钩包裹在一个一个面球里,鱼将饵团吃进嘴里,若提竿不及时,鱼一旦有异感可轻易将面球吐出。 用炸弹钩捏多角饵团情形稍好些,鱼吃食是咬住一角然后来回甩头想把那一角从整个饵团上揪下来,这样便相对容易“透钩”(钩从饵团中透出扎住鱼嘴),但鱼有异物感后有时仍能将钩甩掉。 而用糟食,饵团入水即化开,钩、饵呈分离状态,钩子只是埋在那堆“化”开的渣末里,鱼“喝”食时将钩一道吸入口中,钩上没有任何包裹物,锋利的钩尖极易在鱼嘴里“粘”住,即使鱼有异物感,想吐钩已难矣。 因此使用糟食,除非鱼不咬钩,咬钩基本就是咬死钩,吐钩遁鱼现象绝少发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获鱼率。 垂钓中若不专心致志,精神溜号常会被鱼拖竿入水、破浪而去,害得人手忙脚乱,赶紧用海竿往回搭,甚至下水追竿。有些钓友说用糟食太麻烦,其实用习惯后就会发现,炒制糟食并不比蒸制面食费事,惟一不如面食饵的是,垂钓时用糟食做饵团比捏面食饵团略微费事一些。当然若有些朋友用惯了面饵,也不妨继续用下去,但两个主要缺陷(不易形成饵窝和不易透钩)则应务必尽量克服。 方法只一个:面食应尽量软些。 面食软,提竿时再用力挑一下,饵团便可原地掉落留于窝中,等于布窝儿诱鱼。 另外,面食软,易透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