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钓法的五大特点
风靡于大陆的所谓“台湾钓法”,实际上,它只是台湾众多钓法中的一种而已,并不能代表和概括台湾地区流行的全部钓法。台湾岛属亚热带地区,四周环海,内陆多山,有水库、溪流、鱼池,海岸线曲折,有着众多的港湾和礁岛,其钓鱼方法陆、海、“空”兼备,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无论是在钓具装备、人员素质或钓技方面,都处在国际较先进地位。下面我来谈谈台湾钓法的几个特点,让我来了解下。
1、钓竿的特点:一是短。台钓使用的钓竿通常在3米以上,5米以下,6米以上的长竿少见。三是轻。既是短竿,自然分量轻,加之材质好,质地细,显得十分轻便。碳素竿较之玻璃纤维竿更轻。根据用途不同,厂家还专门生产了钓鲫鱼的鲫鱼竿,钓鲤鱼的鲤鱼竿,在溪流垂钓的溪流竿,在池塘、河流中垂钓的池塘竿。按竿的性质还分硬凋竿、中硬调竿、软调性竿”硬凋竿以钓小型鱼为主,软调竿适宜 较大的鲤鱼、草鱼。台湾钓法的钓竿类 多,性能针对性强,能在各种场合发挥其优势。
2、台钓使用的钓线为细线,质地好。脑线(拴鱼钩的一段线)较主线更细,多为1~0.2号的细尼龙线,而且脑线长(约20厘米)。台钓使用的钩为无倒刺钩。其特点是取鱼快,还不伤鱼。
3、台钓法使用的是双钩,这是区别传统钓法最显著的特点。其优越性是:若池里鱼多,抢食,两只钩会同时上鱼,自然比单钩垂钓效果强一倍。另一点是,若一个钩的钓饵脱落,散落在水底的钓饵可起到诱鱼的作用,另一只钩就发挥了钓鱼的作用,两只钩的作用会互相照应,互相补充。双钩的作用自然是一举两得。
4、台钓使用的浮漂多为较长的20厘米以上的两头尖、中间粗的浮漂。浮漂的上端有用几种不同颜色区分成的小格格,每一小格叫一目。
5、台钓中的鱼饵最好在商店购买,因为台钓对鱼饵要求高,需专门配备,对于不同的鱼种,需各自具备香、腥甚至甜味。粉状的鱼饵需垂钓者自己揉捏,可捏成圆形、圆锥形、圆柱形等。不论制成何种形状,需要符合这样一些原则:鱼饵的大小要合适,需与浮、坠等浮力合理配比;软硬要合适,水与饵的比例约为1:1,揉搓成小团后在空气中放置4分钟-6分钟吸收空气后再使用;钩尖应在鱼饵正中,钩底应与饵持平;不能使用和制太久的粉团。尤其夏天粉团在空气中发酵很快,应当场炮制及使用
台湾钓法,灵敏度高,鱼获量多,关健的一环是浮标的调整,即浮力与重力调整。要领是调四目钓二目。调四目,就是在空钩时把 浮标的标示杆调整到露出水面的高度为四目。钓二目是指将两鱼钩挂上钓饵后浮标露出水面的标示杆是二目。这样调整好后,浮标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正常情况下,上鱼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