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钓技巧与注意事项

冬季凿冰垂钓, 不论抛竿、 扬竿、 盯漂或遛鱼起鱼, 都和夏秋季截然不同, 凿冰冬钓, 能否钓到鱼和多钓鱼, 要看能否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冰钓技巧, 这是冬钓成败的关键。
 
冰钓技巧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凿冰眼
  •  
    冬季冰钓,冰眼不宜凿得过多,以一次看几根竿垂钓,凿几组冰眼即可。 例如:若一次用 4 根竿垂钓,半天挪 3 次钓点,只要一次打 12 个冰眼,来回递竿即可。有的钓者以为多凿冰眼可以多得鱼,一次凿几十个冰眼,一次看七八根竿,结果东盼西望,目不转睛,盯着这么多漂,反而在鱼咬钩时坐失良机,失去了提竿时机,不如用竿少的钓者注意力集中而收获丰盛。 这是因为鱼在冬季活动量极小,吃饵的动作很微小,鱼吃饵后,反应在浮漂上的信号微乎其微,有时几千克重的大鲤鱼咬钩,浮漂的反应犹如夏季闹小鱼一般轻微地点两下头,如果用竿太多,反而盯漂不紧,即使鱼咬钩也很容易疏忽。 因而冰钓最好一次凿三四个冰眼。 冰眼宜打成圆形,冰洞口的直径 25 厘米左右(碗口大),即使钓上 5 千克的大鲤鱼,也能从洞口拎出来。冰眼凿好后,用漏勺捞净碎冰(图 12)
    用漏勺把碎冰捞干净
    把挂好红虫的钩子直接投入洞口水中,就可坐在小凳子上盯漂垂钓了(图 13)。

    坐在小板凳上盯漂
     
  • 盯紧漂
  •  
    垂钓过程中,目不转睛地盯紧漂,是冰钓的技术关键。 夏秋季鱼的活动量大,食欲也旺盛,鱼吞钩饵时漂上浮、下沉的幅度大,反应明显,稍微马虎一点,有时漂就被托起横卧在水面或被拉下水中,此时提竿,也可能鱼仍旧含食未吐,扬竿仍能钓上鱼;但冬季却不同,因为冬季水寒,鱼的活动量小,吃饵时口张得很小,咬钩时明显的“大送漂”、“拉黑漂”的情况极少,多数情况是鱼吃饵时,浮漂只是稍微晃动一下,和微风吹动差不多,如果钓者盯得紧,看得仔细,可见漂的顶端被托起在水面之上,或漂的底部微微向下倾斜,此时一扬竿,钓上的定是一条很大的鲤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冬季水寒,凿开的冰眼水面不多时便会结上一层很薄的冰,因为冰薄,水的透明度高,眼睛未看见托漂,实际上鱼咬钩把漂托起,漂尖顶住薄冰,使它浮不上来,呈微微倾斜状态。 实际上这时鱼已咬钩大送漂吃牢了。 二是冬季鱼活动量小,常常是把钩饵含进嘴里既不吞食也不游动,浮漂只有微小的变化,如果眼睛不盯紧漂的动静,是很难发现鱼吞钩情况而把握扬竿时机的。
     
  • 提钓
  •  
    在水生植物繁茂的池塘,由于水草很密,池里的鱼不容易发现钓者的钓饵,如果在密草环境采用提钓方法,上钩率比其他方法高。 何谓提钓? 也就是:你如果将拴挂好钓饵(红虫)的钩子投进冰眼后,五六分钟还不见动静,说明水底的鱼没有发现饵食,这时,钓者用手执钓竿,将钓饵有节奏地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提动的频率不要太快,一般每分钟上下提动三五次,使钓钩上的红虫宛如在水里游动,这样极易引诱鱼儿吞钩。 如果在一个钓点守候了一个多小时还未钓上鱼,虽用了提钓方法也未奏效,这说明可能这个钓点的水下无鱼或少鱼,这时就应在附近另打几个冰眼,再试钓。 如果采用提钓法仍未钓到鱼,即可变换多点钓法(又叫多眼钓法)。
     
  • 多点钓
  •  
    所谓多点钓, 就是一次凿几十个冰眼, 或呈一字形排列, 或呈扇形排列。 钓点的冰眼凿得多, 并不等于用竿也要多, 可以采用少竿多点, 在冰眼之间来回走动, 机动灵活地施钓。 多点钓, 宜在晴天出太阳时进行。 如果天阴, 池塘冰面没有太阳直射, 凿开的冰眼几分钟后就会结上冰, 必须用冰竿、 漏勺来回敲冰, 才能下钩。 冬季钓鱼, 因为鱼只吃红虫, 不摄食糟食或面饵, 所以一般冰钓很少有人打窝子。 垂钓时, 多打几处冰眼, 也不需投放窝子食 (诱饵), 用漏勺把水表结的冰捞掉, 就可把钓饵投入水中, 来回走动施钓了。冬季凿冰垂钓, 一定要注意保暖和安全。 在冰上行走, 冰面很滑, 钓者最好能在鞋底缚一个用钢片打制的防滑器 (北方称铁脚码子, 市场上没有出售,一般都找农村集镇的铁匠炉打制, 打成 “一” 字形带锯齿的铁脚码子, 缚在鞋底上, 以防冰上行走滑倒), 没有防滑器, 也可用粗绵线绳在棉鞋底上绕几圈防滑。 在冰上垂钓, 寒风凛冽, 久坐会感到寒冷,钓者一定要穿棉衣、 棉裤, 并携带保温壶和充足的茶水, 饮食需注意卫生, 不要带水分多、 易冻的食物。上冰的时节, 需待冰层冻至 8 厘米厚时再上冰,开春天气转暖, 地气回升, 这时冰层虽厚但已开始融化, 不宜上冰。 垂钓时, 还应注意不要很多人密集在一起钓鱼, 以防冰裂崩坍发生危险。

    相关推荐
    ©2015久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