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手竿性能(台、竞技必看)

  首先,我会考虑生产厂家历史、声誉、风格;选材及制造技术;各款竿生产周期;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然后就是各性能指标如下:
  一、调性:
  1、调性的三定义:
  其一、最早接触理解并沿用至今的手竿单纯调性定义为:软调、硬调(基本5-5~4-6调),超硬调(3-7~2-8范围),极硬调(1-9调以上,基本抖动不弯,其中又有:1~9H硬度区分)等;
  其二、对并继竿分:
  本调子——大概雷同于软调硬调的5-5中性调子;
  胴调子——4-6调;
  先调子——大概雷同于咱们的超硬调范围;
  战斗竿——极硬调罗非竿的另一种称呼;也有人说:是指非竿中的精品。
  其三、前两年某国内钓具专家提出,钓竿的调性应包含:自重、钓力、弹性、韧度、手感及恢复性等子内容;并提出长、细、轻、挺、强、灵、定等七种钓竿性能综合评定的术语。
  咱不是专家,仅以普通中国钓鱼人的角度,主要沿用第一种通俗易懂的定义方法,简单探论。
  2、硬度:
  同样2-8调性的竿子,鲫竿与鲤竿应该具有截然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之一就是用手轻晃竿子时,软硬不同!虽然主弯曲部位都出现在竿子前往后的2-8区域,但随晃竿力量的增大就能发现,扩展延伸的“随晃部分”之反弹力不同!也预示着钓竿的竿壁薄厚不同等。应用到实战当中的表现自然就是:允许范围内同样大小的鱼儿上钩,软硬不同的竿子弓展程度不同,韧度不同,钓力不同等。(有些老牌**鲤竿,比如:嘎玛嘎鲤,虽然也叫2-8调,但轻晃却是不易弯曲的!它的 “2-8调性”是在指定标准控鱼时反映出的弯度,这与咱国内一般认识不同。但我感觉主要也是硬度方面的差别……
  之所以单独提到硬度,仅是凭感觉的一种基本判断经验。拿到手里一根竿子,初步轻抖一下,便可判断大概适用范围。
  3、各种调性的竿子基本适钓鱼种:
  很难讲!目前生产的长节鲫竿鲤竿大部分属于超硬调的;非竿属于极硬调;短节竿原名应该叫溪流竿,现在各种调性的都有生产等。
   老说法有:硬竿钓小鱼(求快),中硬竿钓中型鱼,软竿钓大鱼等。
  新说法有:求稳和休闲目的则鲫竿钓鲫,鲤竿钓鲤草鲢鲂通杀等等。
  新钓法有:鲤竿钓鲫鱼,非竿钓鲤鱼,甚至非竿飞鲫鱼、漂鲤鱼等等(突出一个快字)。
  上述说法是大众角度的不同用法,没有定论,大家自由取舍!还有就是随季节不同的用线配伍变化,选用什么竿子是应该讲究的!冬季细线小钩,最好配用软竿等。
  4、调性的内在含义:
  我觉得,高质量的超硬钓竿,不论竿子多长,都应该达到最初设计的2-8或3-7等调性要求,这应该是由多套生产模具、设计水平及厂家的负责精神来作保证的!
  市面上不少款的手竿可以发现:3.6米的2-8调挺好,再看同款4.5米的竿子就不是一个调性了!这是用一套模具生产全部尺寸竿子的弊端。
  调性的其它内在含义很多!某种意义上讲,篇头说的第三种调性定义,即“调性应包含:自重、钓力、弹性、韧度、手感及恢复性等子内容”的说法,并不为过!
  叙述说明“调性”是最难的事了!即使俺口若悬河,也还会感觉意犹未尽!因为:好竿子“调性”的真正感受在实战中!…
  二、自重:
  新钓友和体力好的朋友往往对此项指标不太重视!只要结实,竿子重点无所谓。
  但须知,3.6米竿自重手感并不突出,市面上的鲤竿,自重从80来克到130多克的都有,一般体力的人基本还能承受。但说到4.5米鲤竿,自重和手感的问题就出来了!随着竿体加长,前沉坠手现象明显突出,哪怕上下仅有10克的重量差距,对于“台钓”这种抛竿频率很高的战法而言,也够您受的!
  三、钓力:
  钓力值大小一般与竿种、壁厚、用材、手感等因素相关。 其实,如果不考虑其它性能指标,单纯把竿子做得很结实是容易办到的!
  举个简单对比例子:
  某款鲤竿4.5米——静钓力值≥1500克——自重130克;
  另款鲤竿4.5米——静钓力值≥1500克——自重190克。
  该两款竿子都是被钓友公认的强度一流的竿子,两款竿子静钓力值相当,但竿体自重却相差50克!
  竿体自重的大小基本决定于选材,较高吨位的碳布:织法科学紧密,受力强度高!竿层不必卷得很厚!强度已经能够达到要求!同时,碳布纤丝之间的“缝隙”紧密,在竿体成型过程中,不会“掺入”过多的树脂等等。
  低吨位(或质量差)的碳布竿材,本身强度系数不足,只能靠多卷几层弥补,自重必然增加!

相关推荐
©2015久钓网